滿足你的任性

The All-New Ford Focus Active

繼前年找來了林依晨當Ford Focus的車款代言人後,此次Ford與林依晨再續前緣,再次請她擔任The All-New Ford Focus Active形象代言人,並且以「迷路」微電影說明「也許迷路,才是最迷人的那條路,因為勇敢迷路,是為了讓心可以抵達」,帶出The All-New Ford Focus Active可以陪伴車主隨心探索,勇敢到達每個未知的目的地,為它的跨界身分做出最佳的性格詮釋。


繼前年找來了林依晨當Ford Focus的車款代言人後,此次Ford與林依晨再續前緣,再次請她擔任The All-New Ford Focus Active形象代言人。

第四代Focus在國外亮相時,不僅發表四門、五門、Wagon車型,同時更帶來加高版的車型Focus Active,但在上市之初,Ford首先導入四門及五門的車型販售,不過隨著跨界車型的銷售比例攀升,Ford旗下熱銷的Kuga及Focus中間並沒有所謂的跨界車型,藉由Focus Active的導入生產,填補這中間的產品缺口。而Focus Active除了延續Focus滿配的規格之外,前懸加高40mm、後懸加高44mm,讓Focus Active適應地形的能力更佳,同時加入Focus Active專屬的車身元素,使得Focus Active更具戶外扮相;不僅如此,Ford強調Focus Active當然不只是只有加高、變外型這麼簡單,在上市前夕舉辦的媒體試駕活動當中,Ford也特別在具越野挑展性的場地舉辦,展現Focus Active具脫困、穿越的輕越野實力。

跨界樣貌

結合SUV的高視野,同時又保有房車般的操駕性能,這類型的跨界車款,在這個時代似乎已經是產品大賣的熱銷保證,而這類的跨界車型大多不具備真正的地形穿越能力,還是主打以都會行駛為主,例如同級的CX-30、HR-V等,都是同屬跨界車型的具體代表;而同屬Focus車系的Focus Active,其車身尺碼比起Focus ST-Line,Focus Active車身長度多出10mm、寬度多出19mm、車身高度提升48mm,離地高度來到163mm,軸距則維持在相同的2700mm;除了車身高度明顯較高之外,Focus Active增添許多專屬的外觀套件,首先在前臉部分,專屬的稜格水箱護罩、LED前霧燈飾蓋,下保桿部分大量採用霧黑材質的抗磨套件,營造出Active粗曠的跨界身型;而在車側處最大的不同在於Active在輪拱周圍也換上防刮的霧黑材質,輪胎也換成215/50 R18的五輻雙色樣式造型,彰顯其純正的跨界身分。不僅如此,Focus Active提供運動車頂架的配置,最高可承重75kg,車主也可選配俗稱背包的車頂旅行組,來滿足戶外生活的乘載空間。

戶外風格

內部延續家族化的設計樣貌,不過在細節運用Active元素的材質妝點,包含中控台連結到車門兩側的躍動藍內飾板,又或者是專屬Active的標誌座椅,及鋪設在座椅兩側的躍動藍縫線,再加上真皮混搭不織布的材質而成,同時駕駛座提供八向電動座椅調整(含腰靠),營造Focus Active動感的特色內裝;而位於中控主軸的6.5吋SYNC3觸控螢幕,提供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的手機系統,另外全車搭配B&O環艙音響系統,包含九支揚升器及一組重低音的組合,下方也結合Qi無線充電板及一組USB與12V電源的配置。此外,在進入駕駛者的操作介面之前,坐進車內受惠於拉高的車身,駕駛者視野變得相當寬闊,尤其在坐著點較高的情況下,這對於年紀稍長的長輩而言,進出門也不那麼困難。

乘坐空間當然也延續軸距2700mm的優勢,以筆者170cm的身高入座,還能提供兩個拳頭以上的膝部空間,與上代為人詬病的車室空間有不小的進步,不僅如此,後座同時也提供中央出風口的配置以及USB及Type-C充電孔各一組,對後座乘客可說是相當禮遇的優質配備。至於後廂空間部分,Focus Active與五門Focus擁有相同的行李箱容積,來到341公升,當然也可以透過6/4分離的座椅傾倒,來獲取更大的載物空間,唯一可惜的是,Focus Active沒有配備電動尾門,對於這種跨界車型少了畫龍點睛的味道;不過,Focus Active標配運動車頂架,車主可以購車時選配車頂行李廂,車頂架最高載重75kg,也特別做了雙重防水密封設計,保證車內部會有下雨的情況發生。

先進動力

這具1.5升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182ps,並在1600rpm即可達到24.5kgm扭力峰值,平均油耗達16.4km/L。

EcoBoost182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載同級唯一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,以1.5升的排氣量即可輸出最大馬力182ps,並在1600轉即可達到24.5kgm扭力峰值。其結合VDE汽缸間歇技術,透過關閉第1缸的噴油嘴和汽門閥,使3缸運作變成2缸運作,進而達到省油性,再加上雙噴油系統技術(PFI歧管噴射+GDI缸內直噴)於低轉速低負荷採用歧管噴射,提高燃燒效率,減少缸內積碳;高轉速大負荷則採用缸內直噴為主、歧管噴射為輔,透過更細緻的霧化效果及更合理的油氣混合比例,提升引擎動力回應,達成顯著優化的最佳16.4km/L一級油耗表現。

舒適化取向

即便車高高上一截,但奔馳在連續的低速彎中,可以查覺在一貫紮實的底盤特性,Focus Active還是受限於長行程的懸吊,無可厚非的帶有些側傾,不過伴隨著依舊精準的轉向特性,這仍然是我們所熟悉的Focus!

透過前懸加高40mm、後懸44mm,離地高度來到163mm之外,最重要的是這組加高的懸吊是經由德國原廠重新調教設計的,在前後控制臂轉向座採全新設計,並且使用重新調教的避震器及彈簧係數,將行程加高之餘同時優化參數,更加強舒適化的取向,並且保有Focus車系一貫的操控特質,另外,輪胎的規格採用固特異EGP花紋的配置,並且輪胎寬度使用較窄的規格、扁平比較厚的215/50 R18配置,對於舒適性也有不小的助益。 而當天在實際試駕的回饋上,Focus Active確實在舒適性上提升了不少,特別是可以感覺到長行程懸吊在過坑洞的處理上,更能夠講震動吸收,尤其在鋪裝較簡陋的路面上,不像ST-Line車系傳達那麼直接,舒適度比起來也有不小幅度的提升;而即便車高高上一截,但奔馳在連續的低速彎中,可以查覺在一貫紮實的底盤特性,Focus Active還是受限於長行程的懸吊,無可厚非的帶有些側傾,不過伴隨著依舊精準的轉向特性,Focus Active即便不若ST-Line車系如此犀利,但它帶來更多的舒適性及便利性,就像原廠所強調的相同,總會有一台Focus適合你!

輕越野擔當

這次的活動當中除了試駕最新的Focus Active之外,最重要的是Ford竟然大膽的在一旁的空地,特別為這次活動打造的越野場?!就是要強調Focus Active在各地形的穿越能力,而這次一共有七個關卡,分別為大駝峰、大落差、穿越水坑、V型溝、傾斜坡、S彎道、直線加速,並分別使用防滑與簡陋模式通過關卡;Focus Active在離地高度提升之後,在面對大駝峰、V型溝、傾斜坡這些關卡,都能夠很輕易地過關,即便不像正統的SUV有這麼優異的進入角、穿越角、離去角,但是針對多數的台灣地形,還是可以順利通過;至於在大落差及穿越水坑的關卡,Focus Active不但展現優異的組裝品質,在泥濘的路面脫困的實力,確實是超出一般前驅車的能力!

最後,筆者認為最能感受出差異的是後段的S彎道,兩次的過程也分別使用防滑及簡陋模式通過,在防滑模式之下,由於路面泥濘的關係,假使用較快的速度進去S彎道,電腦會鎖住油門、夾煞車,只能待車速慢下後才能解除限制;但是在簡陋模式下,用相同的速度入彎,電腦容許權限明顯較高,這時就駕駛可持續給油,讓車輛維持在較高的速度維持在滑移的狀態,並持續用油門修正方向,這時的ESP處於半關狀態,介入的時間較短也較晚,可提供給駕駛者不同的駕駛樂趣。 台灣多山的環境再加上露營風氣盛行的狀況下,其實像Focus Active這類的Crossover車型,更合適在台灣的地形使用,雖然大多時間在用在都會行駛,但具備地形應變能力的Focus Active,比起一般前驅車更來的實用,特別是常去戶外探索的駕駛,即便面對鋪裝較差的路面也能輕鬆應對,Focus Active也能陪伴您任性的在迷路中探索為之道路。

【規格表】The All-New Ford Focus Active

車型EcoBoost 182任性版(本次試駕車型)
售價89.9萬
引擎型式1497c.c. L3 EcoBoost渦輪增壓
最大馬力182ps/6000rpm
最大扭力24.5kgm/1600-4500rpm
變速系統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
驅動方式前置引擎/前輪驅動
尺寸4397×1844×1513mm
軸距2700mm
懸吊系統前麥花臣;後多連桿
配胎215/50 R18
平均油耗16.4km/L